我們就將學生愛聽故事的心理傾向引向課堂,來搞好哲學常識的教學。結合教材內容精選一些寓言故事、成語典故、歷史故事、生活故事進行教學,可將枯燥問題趣味化,抽象問題具體化,復雜問題簡明化,深刻問題通俗化,從而學生在情趣盎然中掌握知識、增強能力、提高覺悟。在教學實踐中,我主要是從以下三個角度去把握、應用的。
第一、 以趣例引題。在哲學教學中要恰到好處地用趣例引題,導入新課,就會一掃課堂的沉悶氣氛,喚起學生的求知欲望,撥動其思維之弦,為新課的講解定下基調。如在講“聯系”這個概念時,先講述哲學寓言故事“唇亡齒寒”的故事。說明虞國和虢國的關系,如唇齒相依,是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關系,即“聯系”。那么,什么是“聯系”呢?同學們就會抱著極大的興趣去閱讀、去探討。
第二、以趣例言理。哲學反映的是萬事萬物的共同性質和共同規律,它是具有高度概括性的理性認識。但從認識過程看,感性認識才是認識的起點,人們的認識總是從對具體、生動的個別事物的認識開始的。運用趣例組織哲學教學,能夠為學生提供必要的感性材料,化抽象為具體,變呆板為生動,深入淺出地闡述原理,從而使哲學理論變得通俗易懂。
第三、以趣例明理。思想政治課的教學是與對學生的思想教育結合在一起的。政治課要利用其獨特的優勢,在課堂教學中滲透對學生的思想教育。哲學課可以利用哲學寓言故事、成語故事、歷史故事、生活中的故事、哲理詩、名人名言、俗語、對聯等滲透思想教育。例如,在講到整體與部分的聯系時,就可以引用俗語“大河有水小河滿,小河無水大河干”,既可以通俗易懂地解釋整體與部分的關系,又可以由此教育同學們樹立國家意識、集體意識。
第四、以趣例結尾。一堂好課的結尾,不僅可以對教學內容起到梳理概括,畫龍點睛和提煉升華的作用,而且能延伸拓展課堂教學內容,取得“課雖盡而趣無窮、思未盡”效果。
“知之者不如好之者,好之者不如樂之者。”運用博引趣例法進行教學,能夠創設出良好的樂學情境。若將趣例與教學模型、投影儀、錄像機、計算機等教學手段有機結合,則更能使學生大腦興奮,學而忘倦,保持濃厚的學習興趣和強烈的求知欲望。
更多關于“談談您是如何培養學生的模型思想的”其它相關文章
>> 結合教學實踐 談談您是如何培養學生的模型思想的?
>> 談談您是如何培養學生的模型思想的
>> 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 談談我是如何培養學生的模型思想的
>> 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 談談您是如何培養學生的模型思想的
>> 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,談談您是如何培養學生的模型思想的?
百度搜索“77cn”或“免費范文網”即可找到本站免費閱讀全部范文。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閱讀,免費范文網,提供經典小說教育類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,談談您是如何培養學生的模型思想的在線全文閱讀。
相關推薦: